园内游人如织,仿佛再现了那个朝代(宋朝)繁华的市井景象。
中华白海豚喜欢在江河入海口的海湾栖息繁衍,而这里正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保护难度很大。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其中设置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并将良好生态作为厦门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从1699平方公里陆域,到333平方公里海域,厦门奏响激荡人心的绿色变奏曲。清淤2.2亿立方米,海域水体交换能力提升三成。人民群众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成为行动者。1988年,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白鹭洲,筼筜湖最大的湖心岛。
习近平同志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提出依法治湖理念,成为筼筜湖治理成功的关键。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连续4年实现四个100%达标,全市入海排放口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9.3%。实现粤港澳三地联通,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硬联通,也需要体制机制软联通。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选址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2012年12月7日,深圳前海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一片临海荒滩上起笔勾勒,深圳前海仅用十余年时间便实现了惊人的一年一个样,成为享誉世界的湾区引擎。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
一颗澎湃的红心闪现在电子大屏幕上,代表着香港同胞和内地同胞齐心协力、携手合作,一起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清单在第一批25个领域110项标准基础上新增7个领域73项标准,聚焦粤港澳三地重点民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1月21日,广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音乐周颁奖典礼在广州融创大剧院举行。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扬帆起航。一路考察下来,总书记的鞋上落了一层灰。人们记住了总书记给港珠澳大桥的桂冠——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湾区内主要城市间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第133届广交会上,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碳标签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签订谅解备忘录,将开展粤港碳标签互认合作。冲上云霄看世界、吸引外企湾区安家,它们功不可没。绿水青山万壑鸟鸣,展绿意盎然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不断深入,多项改革举措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继开通,创新实施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内地与港澳的往来越来越快捷便利。
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透露,珠海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并首次提出谋划建设珠海海洋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互联互通的交通网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强劲动力,深圳创业、香港生活早已成为寻常事。
资料图:深圳妈湾港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广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港澳高校加快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布局。6大类人才可申办1-5年不等的人才签注,在签注有效期内可以不限次数往来香港或者澳门。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伶仃巨变基建跨海,如银龙飞舞一桥跨三地,天堑变通途。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四射,离不开年轻创业者的集聚,更再次凸显湾有引力。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与西人工岛。
伶仃洋从叹零丁,走到了叹巨变。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愈加便利,带动滨海游热度攀升。
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正向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的目标不断迈进……向海而生向海图强,添蓝色动力珠江奔腾入海,货轮穿梭如潮。2023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锚定了方向。
5年间,它们朝夕相处,已茁壮成长为一棵屹立世界东方的参天大树……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5年如白驹过隙,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银光闪耀。
金融创新财力雄厚,似金光闪耀硬联通全面接驳,软联通迅速升温。跨境理财通正式启动,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如今,随着软联通的日益完善,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稳步推进,正发挥强大效能。深圳海滨生态公园的白鹭展翅。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技术半导体在产业地位以及人才聚集上有相当优势,这也与大湾区在该领域的重点发力以及头部企业的带动效应呈正相关。2020年香港理工大学(佛山)建设项目正式获批并开始筹划。
靠海向海商船往来穿梭,湛蓝深邃。四时花香飞鸟集聚,绿意盈盈。
到实施粤港澳三地空气治理污染联防联控,施行更加严格的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和清洁航运政策。湾有引力,机遇自然来。
陈楚红 摄从系统推进珠江流域水资源、污废水处理、涉水项目管理等工作,形成覆盖全面的水治理体系。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在广州南沙投产。港人北上消费越来越火热,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在身边上演……在这片续写传奇的希望之地,潮起云涌,更多奇迹接续有来。中新网2月18日电 (记者 朱延静)11座城,与一片海湾相拥而伴。
深港通交易机制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底,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超过75.43万亿元。向海而兴,是现实选择,更是机遇方向。
以南沙为圆心,以100公里为半径,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全部11座各具特色、潜力无限的城市。如果将13万亿放置于全球对比,已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前10,发展之快,令世界瞩目。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经济高速增长、活力充分释放,金黄夺目。
留言0